近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2007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到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销售额也位居全球第一。且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直保持产销量全球第一发展态势。
但从2012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一个滞销调整的发展阶段。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14年整个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除叉车、盾构机等少数工程机械种类外,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延续了下滑态势,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产销量和利润均有明显下滑。
虽然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进入了低谷,但苏子孟也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所作出的调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近三年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企业基本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型全断面掘进机、液压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泵车、叉车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相继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对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的需求,而且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使中国工程机械在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上实现了真正的崛起。
不仅如此,部分主机企业研制的高端液压阀、泵、油缸、马达等关键零部件,通过主机切换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的重大突破。但苏子孟也坦言,从整体上看,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环保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环保方面,噪音污染一直困然着整个行业,欧标是80分贝,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只能做到89分贝左右。可喜的是,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经过重点攻关,在控制噪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柳工新产品可以达到71分贝,在欧洲市场得到充分认可。
苏子孟还特别强调,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上,已经逐步从靠较高的性价比吸引客户,发展到主要靠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品牌价值。中联重科、三一、徐工、柳工、山推、龙工等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正逐步走向国际,有的在欧美建立了研发中心,有的建立了工厂或服务机构。国际化战略使这些企业可以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再通过自主创新,使国产工程机械在技术和质量上大幅提升。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的市场环境和实际需求,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使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顺利进入当地市场。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的持续增长,说明中国工程机械越来越被国外市场所认可。
苏子孟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所取得成绩,尤其是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归功于各企业不断推进的自主创新。苏子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夯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向全行业提出了“强科技、保生态、重质量、促发展”的号召,以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在苏子孟看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应以质量优先为重点,增强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发展绿色、智能、高端的工程机械产品。并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加强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瓶颈。 同时,以优化环境为目标,推动产品、制造、服务和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和产业集聚区。
苏子孟同时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应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改善售后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上来,走差异化道路,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竞争质量。并逐渐从中低端产品链向中低高端产品链的全覆盖转变,逐渐加大对后市场投资力度,使后市场营业利润的比重逐渐提高。同时,还要加快国际化步伐,重点增加对新兴市场的研究和进入力度,使其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并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今,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将迎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对混凝土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道路机械、工业车辆等工程机械的需求会显著增加。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必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拉动对工程机械的整体需求。因此,苏子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或将在2015年迎来拐点,重新止跌企稳,进入到良好的发展时期。